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文章分享】小心妳的胎兒過重

婦產科 賴錫鉅(中山醫學大學)

上個月在電視上出現中部某孕婦產下一個重達五千七百公克的嬰兒,嬰兒的母親一副高興的神情令人難忘,其實身為婦產科醫師也真的替她高興,原因不是這樣的體重傲人,而是這位小孩能夠平安產下而沒有被發現有其他異樣,真是幸運。筆者也曾處理過類似的案例,有位第三胎的媽媽(前兩胎是自然生產,且嬰兒出生體重皆三千多公克)臨時因胎動減少而到本院求診,因為產前檢查是在其他醫療院所執行,所以筆者便查看她的產檢手冊及詢問她病史,產檢手冊實在看不出什麼異樣,病史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唯一令筆者擔心的是孕婦肚子很大,於是安排了超音波及胎兒監視器檢查(無壓力性檢查,英文名詞NST),超音波發現胎兒體重超過4800公克,胎兒腹圍週數比頭圍週數大兩週,而且心臟肌肉肥厚,心室有擴大的現象,心臟彩色超音波顯示右心室有回流至右心房的跡象,詢問孕婦是否有多吃多喝多尿的現象,孕婦先生才說太太這一胎胃口特別好,跟前兩胎不一樣,此時筆者心中即浮現了妊娠性糖尿病或明顯糖尿病的可能(妊娠性糖尿病是指懷孕期間才出現的糖尿病,而明顯糖尿病是指懷孕前已有的糖尿病),在執行胎兒監視器檢查時,胎兒心跳呈現不反應結果(即是心跳速率在胎動時不加速),於是加做了生物理學測試(英文名詞BPP profile),檢查結果還是不理想,於是筆者建議孕婦終止妊娠,由於考慮到胎兒過大及承受壓力的能力減低,於是採取剖腹生產,出生嬰兒經過一番治療總算平安出院。一般來說,懷孕期間糖尿病的盛行率約2%~13%,其中包括懷孕前就已知是糖尿病患者,以及妊娠期間首度出現糖尿病,一般妊娠性糖尿病的症狀有:體重增加太多,胃口特別好,胎兒過大,羊水過多等等,其中後者可以在懷孕24至28週利用口服50公克葡萄糖水負荷試驗,測一小時後的血糖值來進行篩檢(此項檢查不須空腹,隨時皆可做),若有異常,再進一步做一百公克口服萄葡糖三小時耐受測試。目前這樣的篩檢在台灣尚未全面實施,但有下列危險因子的孕婦可詢問醫師是否需做這項檢查。
1.家族成員有糖尿病史
2.曾有不明原因胎死腹中、自然流產、早產、胎兒先天畸型、巨嬰、羊水過多及生產損傷等不良產科史。
3.高血壓或肥胖的孕婦
4.孕婦年齡大於30歲
5.產前檢查發現胎兒成長超大或多次出現糖尿者
假如在產前檢查確定有妊娠性糖尿病的孕婦,必須先由飲食控制開始控制血糖,飲食控制是需要借助於營養師的指導,倘若血糖控制依然不佳,則需住院治療,施以胰島素注射。如果沒有診斷出糖尿病或罹患糖尿病但控制不良的婦女容易造成胎兒過大、流產、妊娠性毒血症、羊水過多、胎兒畸型或新生嬰兒呼吸窘迫、低血糖、血球過多及黃疸等,在這裡特別要強調若因胎兒過大而造成肩難產(頭過但身體過不了產道)而造成鎖骨骨折,臂神經叢受傷,更甚者新生嬰兒死亡的悲劇。筆者曾到美國賓州研習高危險妊娠及胎兒心臟超音波一年,國外在妊娠性糖尿病方面的努力真不遺餘力,反觀國內,民眾似乎不太明瞭也沒有很好的管道去諮詢,根據國外的研究,凡是懷孕期間才出現糖尿病(妊娠性糖尿病)的孕婦在產後追蹤10年,有50%的媽媽發展成糖尿病,而這部份的媽媽如果能在懷孕期間偵測出來,不僅有助於胎兒的成長,也有助於產後的追蹤,可以藉由適度的運動及生活飲食,以達到預防糖尿病的功效。糖尿病現居國人十大死亡病因的第5名,然其死亡率漲幅高12%,30年來增加9倍,高佔所有慢性病之冠,預計公元兩千年以後將躍升為十大死因的第二名,台灣目前約50萬人罹患糖尿病,可是其中近半數的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了,而且一日糖尿病,終身無法斷根,一人得糖尿病,全家都受累,下一世紀的醫學將進入全面預防的時代,筆者身為婦產科醫師,我們不僅要重視子宮內胎兒的保健,還要預防任何危及母體及胎兒的不良疾病。治療懷孕期間的糖尿病是需要一個團隊,其中成員包括周產期醫師、內分泌醫師、新生兒科醫師、糖尿病特別護士及營養師,本院為了讓孕婦及想要懷孕的婦女有更直接更方便諮詢的管道,特別成立妊娠糖尿病專線,隨時幫各位準媽媽們提供最好的服務。

專線號碼:04-2015111轉6320

沒有留言: